2018年暑假已經過半,今年少兒培訓市場的走勢也大體有了輪廓。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2020中國少兒英語培訓行業市場分析》,目前我國少兒英語培訓市場規模約為600億元人民幣,而且每年以20%的驚人速度增加。考慮到另有統計顯示,在全國中等收入的家庭中,年人均教育支出的52%要用於英語培訓,其他培訓如藝術、奧數合一塊才占三成左右。
面對持續炙手可熱的兒童英語培訓市場,除了日益沉重的學習負擔和父母抱怨的經濟負擔外,很多人開始學習外語過早造成語言障礙是一個疑問。“漢語還沒講順溜,英語能學好嗎?”“雙語教育,會不會讓雙語都不精?”順應這種焦慮,近兩年一些親子商家甚至為了母語培訓的買賣,開始打“反雙語啟蒙”“思維語言”“強勢母語”等偽科學牌。
提供不同類別的獎學金供學生申請,資助中國內、海外以及香港大學學費,部分獎學金得獎者更可獲豁免繳付部分或全額學費。
許多學者常常懷疑,在沒有外國語言的情況下,外國語言的含義是什麼?培訓一個精通外語的社會小團體來代表所有的外交事務不是更有效率嗎?
學術界在這兩個問題上都已經做了不少研究。就個體而言,年齡顯著影響外語學習的進程,尤其有利於地道語音的學習。因此,在兒童階段進行適當的外語訓練,特別是口語訓練,是比較有效的。雙語學習的關鍵是多語言環境的方式和時間比例。很多商家用來舉例的某些兒童“兩種語言支離破碎,無法組織完整思維”其實是幼年培養中多種因素造成的,雙語教育可不能背這鍋。。所以對外語培訓更為重要的幹預措施,是向公眾普及科學的語言學習方式,倡導健康的家庭語言規劃觀念,遏制偽雙語偽多語等華而不實的概念炒作。
在社會治理層面,單語社會進入多語言社會是現代國家無法規避的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的路徑和模式,決定了我國語言能力規劃的內容。譬如我國雖然缺乏外語生活,但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現實需求,決定了我國外語教育重讀寫而輕聽說。過去幾十年,各行各業培養了大量可以閱讀、學習前沿成果的工程技術人才。可以說,沒有大規模的外語教育,今天的改革開放就不會有這樣輝煌的成就。隨著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擴大,對公民外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全面。我們公民的外語能力不僅沒有多餘,而且“人心”的實際需求也很遙遠。
提高國家語言能力,還需要加強英語能力,重視多語言能力的積累。然而,要將公民的個人語言能力轉化為國家語言能力,外語教育不能完全放任市場。為了保證以國家戰略利益為核心的語言能力,必須從語言、教育水平、適用人口等方面進行最高層次的規劃和宏觀調控。
這決定了外語能力仍然是公民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立教育中外語教學疲軟,將青少年的外語教育需求推向市場,必將助漲下一代的貧富差距和階層分化。。長此以往,家長的經濟實力會決定孩子外語程度。我們不應該讓外語能力成為班級劃分的一個標志和差距。充分保障青少年學習基本外語的權利,科學規劃多語種發展路徑,是這個時代對語言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緊迫要求。
所有課程資料以僱員再培訓局「人才發展計劃」課程最後公佈為準。
相關文章: